中小企业四川网

官方和民间PMI双双明显回升 专家:保“六稳”仍需加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02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1952
  4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较2月份历史低点回升9.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景气度基本回稳,但改善幅度仍较为有限。


  这一民间PMI走势与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公布的制造业PMI基本一致。无论是民间PMI,还是官方PMI,均表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


  不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总经济师陈中涛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月度PMI显示我国3月份与2月份相比复工复产成效显现,但PMI需至少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才能表明经济处于景气区间。从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来看,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保“六稳”仍需加力。


  3月份,官方和民间PMI均明显回升,构成指标的指数也显著回升。从民间PMI看,3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显著回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内明显回升,已回到疫情前中枢水平;采购库存指数在收缩区间内出现修复,但仍处于近年来低位。


  “从官方PMI看,3月份制造业企业信心、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市场需求均有明显恢复,呈现出生产端恢复好于需求端、新兴产业恢复好于传统产业、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好于中小企业、国内需求恢复好于国外需求等特点。”陈中涛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3月份制造业PMI回升明显,但PMI是环比数据,更多反映了经济活动相对2月份的变化情况。因此,个别月份的回升尚难支持经济已经恢复的结论。


  陈中涛分析说,2月份受疫情冲击较大,很多企业延迟复工,生产经营活动明显收缩,制造业PMI下降到35.7%,为有数据以来最低位。3月份回升幅度大,一方面显示各项推进复工复产的政策效果显现,另一方面也有对比基数低的原因。从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来看,当前经济活动恢复仍具有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尚未形成全面恢复局面,经济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仍需时间,也需经受国际疫情蔓延对国内压力加大的考验。


  “从PMI看,当前仍需关注可能制约经济全面恢复的因素。”陈中涛分析说,首先,目前需求端回升仍偏弱。新订单指数明显上升,说明企业接单情况较2月份转好,但仍然没有回升到相对理想水平。从调查看,企业对订单不足的感受仍然较为强烈,反映该问题的企业明显增多,在调查企业中占比达到52.3%,为2016年8月份以来最高值。


  其次,企业资金紧张矛盾加剧。从制造业PMI调查看,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为41.7%,为2016年11月份以来最高值。


  再次,劳动力供应不足。从制造业PMI调查看,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企业占比为19.6%,虽然较2月份下降,但仍然处在近年来较高水平。


  此外,外部环境复杂。3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逐渐得到控制,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发展,但境外疫情呈加速蔓延态势。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快蔓延,许多国家“封国”“封城”,经济活动停摆,增加了世界经济衰退甚至爆发危机的风险。我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不可避免地通过全球供应链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


  “虽然3月份PMI数据显示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后期相关数据仍需密切跟踪观察。”陈中涛表示,PMI的作用主要在于动态反映经济趋势,但通常情况下,当PMI连续数月以上呈同向变化时,才可以得出趋势性结论。另外,不同于企业产值、收入等反映经济总量的其他常规统计指标,PMI是在定性调查基础上形成的量化指标,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有时环比指标与同比指标的走势可能发生背离。所以,要跟踪观察后期PMI数据变化,并结合其他相关经济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才能更好地对经济形势作出准确判断。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