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云南宁蒗:促群众增收 不断扩大劳务输出力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9  来源:中国网七彩云南  浏览次数:2062
 近年来,云南丽江市宁蒗县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自主创业等举措,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的重大民生工程,狠抓落实,成效明显。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队伍不断壮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劳务经济已成为宁蒗脱贫摘帽的一大支柱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快了脱贫摘帽奔小康的步伐。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转移力度


  成立由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宁蒗县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处级领导挂乡和人社局班子成员包乡负责制。各乡(镇)设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各村委会设社保协办员、就业扶贫信息员、劳务经纪人、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成立金开、金泰、达恩三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由132名劳务经纪人1261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县劳动力转移工作,实现了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工作“五到位”,基本构建了县、乡、村、企四级联动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网络。


  依托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经纪人对全县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劳动力对象清单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县精准脱贫劳动力转移大数据系统,搭建转移就业平台,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组织化转移程度,准确掌握全县劳动力数据和外出务工情况,时适发布招聘信息,做到精准服务、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营造“想出去、敢出去、出得去、稳得住”的良好氛围,“搭建平台,送岗到家”,启动专场招聘会和流动招聘会进行招聘,将优质就业岗位送到群众身边,及时组织规模输出。积极与省内外中介机构沟通对接,调查、收集就业岗位,及时在智能系统发布招聘信息,为贫困劳动力和各省内外用工企业提供供需平台,在15个乡(镇)和11个集中安置点设置固定就业岗位推荐专栏,确保推荐就业l00%。先后组织21批次11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前往上海、山东等地务工。积极调查、收集就业岗位,及时发送岗位信息和服务信息。截至目前,通过采取“专人、专车、专厂、专线”,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服务,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安全、顺利、有序返岗就业等方式,今年已组织输出4650人(含返岗1000人)。依托“大民生、小工程”项目,实施就地就近转移。依托富民安居、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挖掘、收集一批适合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的岗位,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县安置生态护林员3950人,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100人。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转移质量


  坚持“对象精准,灵活多样,立足市场”的原则,着重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的项目培训,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探索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培训机制,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切实提升转移质量。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55764人次(其中卡户47229人次),培训涉及汽车、家电维修,中成药种植与初加工,民族特色糕点制作等行业。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企业用工、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就业能力。开展订单定向培训。与上海市、深圳市劳务中介组织及用工企业对接,采取“培训+就业”的合作模式,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实现“订单式培养,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开展创业培训。强化创业培训与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及创业咨询服务手段的衔接,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扶贫对象,提供免费创业培训,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3.409亿元,扶持创业3042人,带动就业6081人。实施“两后生”职业培训。先后组织三批300名“两后生”赴上海进行培训并对口推荐就业、449名“两后生”到云南技师学院丽江分院就读。


  落实就业政策,提升转移层次


  严格落实“外出务工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及一次性交通补贴”、“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车间等就业扶贫相关政策,推动宁蒗县“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稳健提升转移层次。


  整合就业补助资金、沪滇劳务协作资金,扶持中介机构,激励劳动力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和稳定就业。对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按省外1000元、市外省内500元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农村劳务经纪人有序组织转移贫困劳动力的,按省外转移300元/人、县外转移200元/人的标准,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跨省务工的,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不受500元限制的交通补助。对市内务工并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按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对县外市内的务工人员也分地域按不同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截止目前,累计兑付外出务工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8153人704.53万元,一次性交通补贴2223人,103.7177万元。落实“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鼓励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给予3年期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并给予贴息。落实退役军人就业669人,残疾人群体就业607人,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创业,发放贷款621万元,带动就业154人;支持农村网上创业,加强创业服务,扶持新营盘乡药草坪村委会为云岭电商创业示范村,“2700苹果”为标杆,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打通渠道。四是抢抓泸沽湖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及产业链延伸的机遇,投入资金建设“泸沽湖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辐射带动全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为“最美彝乡”建设注入新活力。


  强化体系完善,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本地服务与异地服务相结合,积极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增加软硬件投入,为转移劳动力排忧解难。


  沟通协调和跟踪服务相结合。县、乡(镇)、村(社区)充分做好规模性转移前后的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到输出前岗位有对接、输出途中有人护送、输出后有人跟踪服务。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互通共享。发挥党建综合平台信息发布主渠道作用,及时把职业培训、用工需求信息、劳动维权等相关政策传递到农村千家万户。全县劳务经纪人已覆盖91个村委会。加强与驻外劳务工作站联系。建立驻外劳务机构6个,县内劳务服务站18个。积极加强与县外设立的劳动力转移办事机构和劳务工作站的联系,为在县外的宁蒗籍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通信畅通。对外出务工人员适配专属的全国无漫游套餐、集群网、亲情套餐、互联网聊天平台等优惠政策,使外出人员与家人联系更加便捷。切实保障农民工薪酬权益。把规范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作为保障农民工致富增收的抓手,抓紧抓好,切实保护其利益。2019年,共清欠农民工工资1200余万元,征缴农民工工资保障金 150项1700万元,涉及民工1100余人,结案率96%。签订劳动合同共计1800份,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确保集中安置点户均确保1人在外务工。全县11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中,安置人数较多的集中安置点有三个2808户12177人,劳动力5479人,转移就业3825人;其余8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259户1043人,劳动力529人,转移就业269人。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