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泸州网 » 重要新闻 » 正文

疫情下全球汽车产业链承压增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30  浏览次数:2009
0
核心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使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不再稳定,进出口双向承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国内汽车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使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不再稳定,进出口双向承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国内汽车及零部件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压力也在缓解。专家建议,中国汽车工业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同时,还要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竞争优势。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雷诺拟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原本就不景气的汽车产业更是雪上加霜。从整车生产企业,到零部件生产企业,再到经销商,全球汽车产业链都在承受着巨大压力。

 

  全球产业链承压

 

  汽车生产涉及上万个零部件,不仅产业链长,而且全球化程度高,很难离开全球产业链支撑。

 

  “最初是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停产,冲击了全球汽车产业链。”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副主任李杨说。

 

  从全球汽车产业链来看,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对中国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很大的跨国整车企业,另一类是在中国开设多家工厂的跨国零部件供应商。

 

  “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国外疫情加速蔓延,这一情形发生反转。”李杨说:“近期欧美多个重要零部件厂商停工,又使得国内相关企业零部件面临断供风险。”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虽然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在国内采购配套,但也有极少部分零部件还需要进口。

 

  “车企进口零部件库存一般在1周至2周,但其一级供应商以及上游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库存储备,再加上运输库存,基本可以保证车企1个月至2个月的安全生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如果供应商停产持续较长时间,无疑会对国内汽车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与进口零部件断供风险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企业出口受阻。由于国外疫情蔓延,产品交货时间正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2月份的情况是海外客户催我们交货,3月份以来变成了我们催客户收货。”一位零部件供应商向记者反映:“现在我们已全面复工复产,但海外客户多处于居家办公或者暂停上班的状态。出口货物到了码头却找不到人去提,滞港风险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上百家汽车整车工厂和零部件企业停工停产。疫情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使得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不再稳定,进出口双向承压。

 

  替代风险有多大

 

  韩国、日本的部分整车厂停产后,有报道称韩国现代线束供应商悠进电装、本田刹车踏板供应商伟福科技都曾表示,将把部分在中国的产能转移至韩国及东南亚、菲律宾的工厂。有报告指出,需密切关注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替代和松动风险。

 

  如此“去中国化”可行吗?

 

  据了解,目前中国有10万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专家表示,中国建立起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前后花了三四十年,而且还是在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才完成的。跨国汽车公司当然可以撤回美日欧生产,但成本会居高不下;转移到东南亚等国,短期内产业链很难建立起来。

 

  以特斯拉上海工厂为例,据测算,与美国供应链相比,国产Model 3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投入有望节省10%至20%,再加上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大幅降低,实现零部件全面国产化后,Model 3总生产成本将下降20%至28%。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的地位仍不可替代。从微观看,企业更换单一零部件供应商谈判周期长、投入大,得不偿失;从宏观看,关键零部件在产业链所处位置稳固,可替代性低。

 

  “整车企业换供应商要提前很长时间,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有技术门槛,没有一年半载,基本没有可行性。”崔东树认为,只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地位不变,全球汽车供应链集中于中国的状态就不会改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中国不仅汽车产业链完整,而且已成为全球汽车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仍在持续增加。

 

  “在疫情影响下,必须要有信心,相信疫情过后会有更长远的未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告诉记者,目前宝马集团已完成北京、上海、沈阳三大研发中心的全新升级,在中国构建起德国之外最大研发网络,“中国作为宝马集团推进未来出行的重要市场和创新中心,将承担更多的工作”。

 

  提升竞争力是关键

 

  针对全球疫情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表示,中国正密切关注当前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供应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同时,保障汽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发、生产、测试设备等进口通道顺畅。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国内汽车及零部件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压力也在缓解。同时,为了鼓励和刺激汽车消费,自今年2月份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促汽车消费的政策力度,一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连续出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其中,今年3月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40万辆,分别达142.2万辆和14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倍和3.6倍。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随着企业生产经营逐渐恢复,3月份整体产销量高于此前预期。据中汽协掌握的23家企业集团最新复工复产调查情况统计,整车生产基地全面复工,员工返岗率86%,复产情况达到去年平均水平的75%。这些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将会有效带动供应链“跟进”。

 

  “目前,吉利国内供应链风险基本得到有效管控,产能也在稳步爬坡,我们对年初设定的141万辆销量目标不作调整,对全年的目标仍然充满信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但他同时也提到,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了不少供应链上的风险。比如,少数零部件的原材料不能本地化生产,还需要从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进口。

 

  尽管中国汽车零部件贡献了全球市场的80%份额,上下游已深度嵌入到全球供应链中,然而中国零部件大多侧重于中低端领域,附加值并不高。在发动机、变速箱等高端零部件上,仍然大量依赖进口。

 

  “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同时,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竞争优势,这是我们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必须解决的问题。”李书福说。

 

  “目前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依然落后于整车,主要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外资品牌占据核心零部件产品市场。”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建议,企业要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围绕未来发展趋势和产业链重构,加快供应链“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储备、工程化技术的突破、产业化推广及规模应用,提升中国汽车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忠阳)

 

(责编: )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泸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4
Copyright www.lz.sme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