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携手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是重要发力点之一。具体怎么做?6月29日,川渝两地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在成都联合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对接活动,明确提升产业配套合作、加速新兴产业集聚等六大重点合作事项。
六大重点合作事项,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力争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推动成渝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川渝两地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2019年,四川全省生产汽车111.7万辆,产值近3000亿元;重庆生产汽车138万辆,实现产值3227亿元。尽管成渝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聚集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但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汽车产业又呈现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发展趋势。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深刻领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涵,积极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需求,努力提升成渝地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率先形成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终极目标。
具体来看,提升产业配套合作,重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成渝地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对接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两地整车企业在成渝地区的零部件采购占比,推动成渝地区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协作,将鼓励成渝地区汽车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之间加强研发合作,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围绕动力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燃料电池电堆、自动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车联网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联合突破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促进应用示范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两个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将支持成渝地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内构建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示范应用的环境,在示范区域内有序实施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测试,以及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共同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则明确提出探索开通成渝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省(市)际示范线,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
共享检验检测资源,两地也有现实需求。据介绍,重庆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具备国家级整车和零部件检验检测能力的优势。而四川目前尚不具备相应能力,不少车企需要将产品送到更远的地方检验检测,时间周期较长。 共享检验检测资源,两地将进一步积极鼓励成渝地区汽车整车企业将产品送重庆进行检验检测,缩短产品检验检测周期,促进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定型。
同时,加强两地汽车产业交流合作,双方还约定将联合组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并依托协会、联盟等举办交流活动,联合发布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报告等,营造协同发展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