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吸纳就业。出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办法》《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办法》《劳动者终身培训制度》等政策措施,将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明确公益性岗位优先招用残疾人就业,通过社保补贴、岗位补助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政策期满续订合同还可享受高质量就业补贴。
创新培训,技能就业。将残疾人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扶持范围,实行免费培训并发放技能培训补贴。积极探索残疾人培训新渠道、新模式,创新培训手段,量身定制培训项目,创造定向、定岗或订单模式,鼓励校企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5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为310名残疾人开展保健按摩师、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项目13个,支付职业技能培训等补贴56万余元。
打造平台,兜底就业。对于无法通过市场途径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建立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兜底保障。5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建立了包括安置残疾人在内的各类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基地27个,就业扶贫基地114个;在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 286人次,共支付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就业岗位补助金 782.26 万元,社保补贴408.88万元;在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766人次,支付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820余万元。
精准服务,帮助就业。健全专业化就业援助服务体系,打造温暖人社。广泛运用“德阳公共招聘网”“德阳人社官网”“德阳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和社区(村)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为残疾人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服务,鼓励、指导、帮助残疾人就业。5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走访、指导服务残疾人3600余人次,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73场,线上线下提供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4000余个。建立就业援助联动机制,实行承诺帮扶就业;配套建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四级联动的就业援助体系,对认定的残疾人就业困难库存对象实行一周内清零,对申请就业援助的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实行48小时限时承诺帮扶就业。
培训典型,带动创业。丰富创业服务内容,拓展创业服务方式,分门别类邀请创业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助推残疾人成功创业。犇牛堂皮具有限公司、旌阳区长生野鸭养殖基地等残疾人“双创”先进集体代表,刘家学、向兴林等一批创业先进个人代表为残疾人创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5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成功扶持了136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充分向社会展示了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脱贫奔康、创新求进的时代风貌。
德阳人社将继续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强指导帮扶力度,鼓励和支持残疾人群体创新创业,进一步推动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帮助残疾人实现个人价值,切实提升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确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