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总理记者会详解保就业:让市场唱主角 保障灵活就业群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2194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11日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了就业对于国家发展和家庭幸福的重要性。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就业市场受到严峻考验。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此前介绍,我国2020年2月份的调查失业率达到了6.2%,是历史最高值。

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的就业目标。我国通过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措施,2020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也为稳就业、保民生创造了前置条件。

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为今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指出,2021年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李克强表示,就业还将是今年“六稳”、“六保”战略部署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国确定的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控制在5.5%左右,“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

李克强着重提到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问题,他强调:“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020年超额完成就业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2020年的就业形势造成了严重冲击。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今年2月26日进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新增就业人数大幅下滑,调查失业率也急剧攀升。去年2月份的调查失业率达到了6.2%,是历史最高值。”

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国家实施了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为市场主体减压,尤其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2020年2月份,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全年累计减免三项社保单位缴费1.7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去年通过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

以上举措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并通过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

保市场主体也是为了稳就业保民生,2020年末,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超额完成了原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的目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由于保就业工作取得了远超预期的进展,从而使就业在推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稳增长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不仅树立了消费信心,也夯实了消费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去年消费的持续回升,使商品消费在去年七月份就恢复到了正增长的区间,目前已经迈入了常态化增长的轨道,为2021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

2021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李克强指出:“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

除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外,张纪南此前曾表示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海外疫情等因素也会带来挑战:“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个技术技能人才至少有2个岗位在等着他。此外,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国际疫情还在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也比较大,给今年的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面临诸多挑战,李克强表示:“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

今年我国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李克强指出:“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

针对保市场主体,赵萍认为需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自身活力的释放来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她具体提出两点建议:“其一是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材料、减少审批时限的‘三减’措施,配合电子证照分离、电子证照全国互通互认、电子证照‘网上办’‘掌上办’‘全国办’的‘三办’措施,为创办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当前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就是注销难问题,应当尽快完善中小微企业的简易注销制度,提升市场主体的活跃度。”

“其二是要加快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为企业减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这是一大关键。此外,还希望在增值税的起征点、及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方面,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样能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的作用。”赵萍说道。

针对稳岗、增岗,赵萍指出,要在保住现有就业存量的基础上,降低就业门槛:“比如说对于准入类的职业考试,可以适当放宽工作年限的限制。此外还需要疏通就业渠道,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以及零工市场,这样才能为劳动者和企业之间搭建起就业桥梁,有利于促进供需对接,避免结构性失业。”

赵萍另针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强职业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二是给高校毕业生更长的就业缓冲期,可考虑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从一年扩展到两年,从而使其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找到满意的工作。

国家发改委在3月5日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将《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审议,其中指出,在2020年,我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在家政服务、养老托育、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社会服务领域开展双创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推进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也被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中。

保障灵活就业群体

在3月11日的记者会中,李克强另注意到逐渐壮大的灵活就业人员,他表示:“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放开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问题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日益突出。总理提到两个方面,一是社保补贴,这主要是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较低,且社保缴费能力较低的特点而提出的。而第二个方面,也就是建立职业伤害保障机制则更为重要。”

郑秉文指出:“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还是针对传统行业发挥作用,因为主要还是雇主缴费。而灵活就业人员他没有雇主,确实难以覆盖。在发达国家当中,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覆盖实践也没有突出的成效。”

郑秉文认为,拓展商业保险的介入或可成为机制创新的突破口:“我个人觉得灵活就业群体的职业伤害险应与商业保险中的意外险结合起来,只要建立了这样一个险种,就能将政府财政的力量与商业化的运作结合起来,让灵活就业人员享受到门槛较低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工伤保障。”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