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揭秘《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的背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2  来源:成都日报  浏览次数:202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都行动

■背景

成都向世界城市体系更高能级迈进,城市功能升级要求生产性服务更加规模化、多元化、高端化、集聚化,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更为强劲的需求动力。

《规划》以支撑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破解产业发展现实问题为导向,从“近期+远期”“整体+行业”“定性+定量”三个维度,构建起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体系,为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明方向。

■目标

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8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

到203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

到2050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八大行动

天府总部经济聚核成势行动

高能平台经济创新建设行动

“亚蓉欧”全球服务联网行动

服务业功能区创标杆示范行动

成都服务标准化品牌化行动

两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行动

生产性服务新场景营造行动

数字“新基建”创新赋能行动

上周,《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提出推动生产服务功能体系和城市功能体系同频共振,建设世界服务网络体系中的新兴城市。这是继去年11月成都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后,成都在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上的进一步谋篇布局。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出台的背后,成都做了哪些扎实的市场调研工作?听取了哪些群体声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谋局生产性服务业,直接受益的企业又有何感受?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规划》的主要编制单位——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深度专访了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院长助理、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浩森。同时,一家深耕成都市场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成都机遇。

A

五问:《规划》背后的故事

一问

成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更广泛地听取哪些群体的声音?

格外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我们团队主要承担了《规划》多个重要板块的内容编制和统稿。”黄浩森透露说,为了保证《规划》整体思路的前瞻性、目标设置的科学性以及路径选择的可操作性,团队在前期还进行了多次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走访调研,并围绕成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考量、规律认识、现实诊断和未来预判,开展了大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成果和调研报告,为《规划》编制提供关键支撑。

“在整个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格外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它们都强调以行业协会加强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管理,行业协会不但是连接企业和政府的桥梁,还是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和培训、举办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最让黄浩森和团队印象深刻的是,在对行业协会、商会代表的调研座谈会上,既了解到以往从数字、材料中没有看到的市场主体在现实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和堵点,也收集了这些协会、商会对成都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大量建议和诉求,看到了他们参与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热情,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对“十四五”期间成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的信心和预期。

二问

成都为什么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外部宏观环境与产业发展规律大势所趋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环节,是面向生产的服务。黄浩森注意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他认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十四五”时期面临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新的发展需求,进入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专业化、知识化、功能化为特征的新阶段。

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为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中央作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并着重强调现代流通体系对于畅通国内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核心关键就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得产业边界更加模糊,生产和服务功能呈现出深度融合的新趋势。一方面,制造企业从传统的生产制造商向系统集成的服务商转变,需要发展与服务型制造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各环节的渗透植入。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升级需求更加迫切,需要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专业服务作为基础支撑。

“无论是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还是顺应产业融合升级的规律趋势,都赋予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的内涵和意义,也对其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精准配置,以及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进入更具战略高度、更加专业高端的新阶段。”黄浩森认为。

他告诉记者,成都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之一,肩负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使命责任,应当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大局,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国际供应链体系中主动作为,也应当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聚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由此看来,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成都的必然选择。

三问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世界城市的必要性在哪里?

推动城市升级进位的战略抉择

梳理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世界城市在打造城市核心功能,提升自身能级位势的过程中,往往都表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演进规律。

黄浩森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集聚和运筹全球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科技流、商流的能力,对世界城市建设资源要素配置功能、创新活动策源功能、全球价值链管控功能、人才汇聚枢纽功能等核心功能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城市推动城市升级进位、构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战略抉择。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GaWC,也将银行、保险、法律、咨询管理、广告和会计六大“高级生产者服务业机构”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分布情况,作为评价世界城市能级位势的核心指标。

他举例说,纽约、伦敦、东京早在上个世纪就显现出以金融、商务、研发等专业技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形态特征,并通过支撑多元化功能体系构建,实现了从区域级中心城市向全球型世界城市的演变。其中,伦敦凭借其高度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建设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东京基于“技术立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逐步形成了对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力和创新转化进程的催化能力,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在迈向全球城市的过程中,也聚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通过10年时间,将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9.8%提升到46%。

成都在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中,从2016年的100位快速拉升至2020年的59位,目前已经进入以世界城市体系标定发展坐标、聚力跃升为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历史新阶段,其产业基础的选择也要与全球经济发展特征紧密契合,因此更加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四问

此次出台的《规划》,与去年11月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有了哪些更明确的方向?

更加系统、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

黄浩森分析认为,《规划》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有了三方面的变化。

一是锚定了更加清晰、更具战略性的发展思路。《规划》基于对世界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的综合考量,积极转变就产业说产业的规划逻辑,从如何实现生产服务功能和城市功能体系的同频共振、如何畅通国内国际的要素流量循环两个角度,明确提出以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平台城市”思维为指引谋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充分彰显了更具战略性的发展理念。

二是设置了更加系统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规划》以支撑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破解产业发展现实问题为导向,从“近期+远期”“整体+行业”“定性+定量”三个维度,构建起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体系,为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明方向。比如,《规划》中设置了2025年、2035年、205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整体占比目标,同时也针对以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重点行业,设置了到2025年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定性目标。

三是制定了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发展路径。《规划》充分结合生产性服务业强功能支撑、高密度集聚、对外辐射扩散等规律特征,以及成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布局现状、区位条件等现实基础,构建了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空间体系、供应链网络体系三大体系,创新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模式”“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等发展策略。同时,《规划》还聚焦细化落实、重点突破、示范先行,系统部署了天府总部经济聚核成势行动、高能平台经济创新建设行动等八大行动,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成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

五问

以成都大运会为开端,接踵而至的各种国际大型赛事将给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哪些机会?

国际赛事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即将举办的成都大运会,以及未来接踵而至的各类国际大型赛事,对于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黄浩森认为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赛事的召开有力撬动了体育设施场馆建设、体育周边产品制造等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工程设计、展览展示、信息传输等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提供新场景。

二是国际赛事所营造的生产性服务供给新场景,进一步催生了大量本地化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能够为培育壮大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新契机。

三是国际赛事是向世界展示成都、提高成都全球感知力和美誉度的宣传媒介,能够为推动成都生产服务功能向区域、全球辐射,为企业“走出去”、打响“成都服务”品牌提供新窗口。

B

一线:企业探寻“新机遇”

成都大运会网络安全保障企业:

乘风破浪挖掘“新蓝海”

《规划》提出,要聚力发展核心引领型产业集群。其中,要发展双向赋能、网络交互的信息服务。在“信息服务”这个“长板”和“优势”下,一家参与成都大运会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企业进入记者视野。一边是全力以赴备战成都大运会,另一边则是助力成都智慧型城市新升级,乘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浪潮,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恒信息”)融入成都城市发展,以乘风破浪之势挖掘“新蓝海”。

网络安全

为成都大运会

提供全方位网络安全服务

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各种技术的创新使用,不仅为体育竞技带来了海量的竞赛数据、全方位的观赛体验等,同时也可能带来数据泄露、信息被盗等各种新型问题……在保护运动员、技术官员、观众、媒体等群体信息安全的同时,还有以网络科技为“武器”的信息服务队伍在默默奉献,安恒信息就是其中之一。

曾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武汉军运会等众多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安恒信息称得上是大型体育赛事中的网络安全保障“老兵”。安恒信息副总裁孙传闯称,通过一次次重大体育赛事网络安保的历练,安恒信息构建起了科学、专业、全方位的网络安保服务体系,并在行业内建立起了专注服务于大型体育赛事、国际性展览会议的精英队伍。

“我们根据以往丰富的赛事网络安保工作经验将整体赛事划分为三大阶段。”孙传闯说,在第一阶段的工作中,从成都大运会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网络安全总体建设、竞赛场馆的网络安全建设指南、非竞赛场馆的网络安全建设指南,完成了核心赛事网络安全建设的深化设计到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将为成都大运会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服务保障,全面促进网络信息安全运营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 孙传闯这样说。

除此之外,安恒信息还与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志愿者部联合成立了“网络安全志愿者联盟”,并为首批加入成都大运会网络安全志愿者队伍的爱丁堡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学生代表颁发了证书。安恒信息高级副总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苗春雨表示,“今年的成都大运会期间,这支由网络安全领域大学生精英所组成的‘最强战队’,将在网络安全的‘赛场上’全力保障成都大运会。”

立足高新区

未来将在成都建立西部运营总部

辐射西部赋能全国

安恒信息高级副总裁、成都公司总经理吴永越直言,为成都大运会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服务保障,要全面促进网络信息安全运营与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还将计划通过人才培养、科研落地、公益助学等项目,做好落户成都,全面深耕西南的准备。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安恒信息始终关注成都最新的发展方向并努力挖掘城市机遇下的“新蓝海”。吴永越在采访中透露出这样一则消息——目前,已经成立的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在五年内(2020年-2024年)将其发展成为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西部总部”,包括研发中心、安全运营中心、营销中心、全国工业互联网基地及公益基金。

与之不谋而合的是,总部经济也是被成都写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到,要构建以总部经济为发展模式,包括着力构建大企业大集团集聚集群发展格局,全面增强总部经济集聚能力、运筹能力和辐射能力等。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将建立立足成都高新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西部运营总部,在成都建设两个安全能力中心,即数字城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和数字城市网络安全治理保障中心,旨在将安全治理和保障能力、安全运营能力辐射西部赋能全国。

不仅于此,该负责人还表示,将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和行业龙头,搭建信创安全研究院,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络安全国产化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研究和攻关并以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人才学院为支撑,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培育基地。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