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四川网

前三月多项经济指标超预期 二季度经济复苏如何发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2022
 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即将陆续揭晓,自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CPI、PPI等数据之后,本周将公布金融、进出口和GDP等宏观数据。

特别是对于4月16日(本周五)即将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市场广为关注。基于去年基数较低,经济专家普遍预测一季度GDP将获得较高增速。如何辩证看待这一数据,对后续政策有何影响,市场看法不一。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李克强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不“急转弯”,引导形成市场合理预期,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大概率延续微热势头。其中,制造业投资和国内消费将加速恢复,出口短期也将维持高景气。同时,虽然政策退潮是大势所趋,但受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以及宏观政策转向精准调控,经济将保持扩展的惯性。

二季度GDP环比增长有望提速

综合多家研究机构预测数据,同比方面,随着基数效应消退,GDP同比增速应会逐季回落。其中,一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预计可达到19%~20%左右,在二季度,同比增速将回落至8%~9%的区间。环比方面,伴随经济复苏预期趋强,二季度,GDP环比增速将加速提升。

金融数据方面,4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73万亿元,同比少增1039亿元。

“一季度社融新增量虽然少于上年同期,但仍然是季度增量的次高水平。从结构上来看,金融机构的信贷稳字当头,资本市场的融资大幅度增加。”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进入二季度后,在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如何?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会出现哪些结构性转变?输入性通胀是否可持续?

李克强在前述座谈会上表示,去年同期基数低带来不可比因素,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也不平衡,分析经济形势要全面客观,既看同比增速又看环比增速,既看宏观经济数据又看市场主体切身感受,既看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又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

回顾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中国经济的生产端持续走强,而需求端则呈现结构性分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生产端,2020~2021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8.1%,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这表明剔除基数效应后的工业生产依旧强劲。

进入3月份,生产的结构性恢复更加凸显。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环比涨幅达到近13个月的最高点,其中,中小型企业、进出口指数重回景气扩张区间。

在需求端,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1~2月,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数据,在结构上,均呈明显的分化格局。其中,投资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消费主要靠汽车拉动,升级类商品和线上消费增速较快;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正在加快反弹,显示海外实体经济复苏形势较好。

不过,财信研究院宏观团队相关研报表示,当前,国内投资修复虽整体趋缓,但是,投资修复的动能正逐步向内生动能转换。从民间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差看,1~2月份,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这是疫后民间投资增速首次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展望二季度,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投资、消费将加速修复。其中,消费的加速复苏,与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清明、劳动节等一系列假期的到来等因素有关。而投资方面,制造业将接棒基建地产,成为投资的主要增长点。

“在国内需求加快向消费端转移、国外经济复苏加快、上中下游利润分配格局改善、技术升级周期启动、信贷资金向制造业集中度提高等因素叠加影响下,预计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将迎来明显修复,有望成为投资需求恢复的主动力。”他说。

不过,在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看来,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但还很难成为经济恢复的主动力。尽管当前房地产政策边际趋严,但整体来看,房地产销售强劲、库存较低,房企建安投资增长较快,房地产投资仍存韧性,预计二季度投资增速也将维持高位,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仍需警惕输入性通胀风险

第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了输入性通胀风险。前三个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破关口。3月份,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4.4%。业界普遍认为,二季度,PPI同比将继续保持上行,并将在该季度内达到年内峰值。其中,4月份,PPI指数同比上涨破6为大概率事件。

对于本轮大宗商品涨价的持续度,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持乐观态度。她告诉第一财经,尽管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或因供给侧修复而暂现波动,但需求侧仍是决定商品价格趋势的决定性因素。在国内地产延续高景气度、疫苗接种初步加速、美国补库周期尚未过半、美国地产周期全面向好的背景下,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上行。

她还认为,今年2月以来,各行业产业链的涨价已释放出扩散的信号。当下或与2016年底的情况相似,涨价接近半程,但尚未有行业触及本轮涨价顶点,不足的是一般消费和服务价格尚未开始修复。

伴随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剪刀差的走阔,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工业企业利润或将进一步得到修复。但从结构性来看,贴近终端消费者的下游工业企业的成本压力将扩大,而中小企业也将继续承压。

对此,李克强9日在上述座谈会上指出,继续加强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有效防范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为了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负担,近期召开的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减税降费作出部署。其中,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4月7日,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在减税降费政策方面,制度性减税政策将继续执行;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将有序退出;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要突出强化。

进入二季度,在PPI涨幅行将破6、CPI温和再通胀的背景下,结构性通胀是否会引起货币政策的扰动?

伍明超认为,当前的结构性通胀并不会引起货币政策扰动,原因有二,一是PPI上涨是海外输入性通胀压力导致的,国内货币政策收紧起不到抑制通胀的作用;二是货币政策以国内均衡为主,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不均衡,消费和投资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体现为CPI低增长。因此,货币政策不会急拐弯,不会加息或提高准备金率。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