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写入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并有望成为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成为制造业的单项冠军。他们专注细分赛道,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是激发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是强链补链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是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来源。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各地积极推出相关方案,靶向铸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六个方面推出16条支持措施;山东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提出八大工程,共27项重点任务。
相关部委亦纷纷表态予以支持,并推出一系列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比如,最高人民法院1月14日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
从资本市场层面来看,更是为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诸多便利。一组可以佐证的数据是:A股市场目前有“专精特新”企业357家,其中,沪深交易所共计339家,北交所18家。
更进一步看,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充分发挥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
当然,在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重视。比如,从企业角度来看,要聚焦主业,在练好“筋骨皮”的同时,也要练好“内功”,切不可为了申报“专精特新”而在发展过程中偏离方向;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在规范中发展。
如今,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让他们得到更好地成长是非常必要,且迫切。(择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