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保障公平竞争;着力强化法治化支撑,切实稳定企业预期;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6月14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用三个“着力”描绘了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的施工图,并与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个部门详解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方案。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说,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政策措施,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围绕深化市场化改革,各部门将充分保障公平竞争作为重要目标,着力推动重点领域难点堵点问题解决。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启动招标投标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督促银行业落实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推动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量扩面。
“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投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袁达介绍,近年来,推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近3年,备案类项目数量占企业投资项目比重超过98%。投资管理方式也进一步创新,有的地方协同推进“承诺制”“区域评估”等改革,大幅压减了审批时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与用地、环评、报建等领域改革的衔接,确保改革协同发力。研究拓展投资领域“承诺制”改革的范围,指导地方着力向报建审批领域延伸,重点推动解决报建审批程序繁琐、周期长、项目落地慢等问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化支撑,切实稳定企业预期也成为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要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顶层设计,开展罚款事项专项清理,加快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袁达介绍,下一步,将加快完成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不一致的法规政策文件修订废止工作。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同时,将行之有效并可长期坚持的做法逐步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完善政策制定实施机制,制定涉企政策时严格落实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等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则围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持续发力,将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公正执法力度、提升治理效能,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税务部门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围绕优惠政策享受、便捷办税缴费、税收执法监管等综合施策。
海关总署明确,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对于保护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开展“龙腾行动2023”“蓝网行动2023”,保护守法企业创新发展。
——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还要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今年1月1日,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施行,新增了239条鼓励条目,新增条目达到历年来新高,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各地也纷纷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抓紧签约落地外资项目,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设立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94.6亿元,同比增长2.2%。
媒体记者获悉,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研究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务实合作。同时,在评估近几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效果基础上,深入了解地方、外资企业等方面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的诉求,研究缩减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