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3—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基础金融服务持续保持广泛覆盖,普惠金融领域融资规模较快增长,综合融资成本和支付服务成本持续下降,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金融“活水”流动性更好。《报告》指出,2023年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支持小微、“三农”、民生等领域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3年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2.5万亿元,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小微企业获得更多金融支持。根据《报告》,2023年普惠小微融资保持量增、面扩、价降、质优。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9.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普惠小微授信户数6166万户,同比增长9.1%;2023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6%,较上年度进一步下降;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23.7%,比上年末高3.3个百分点。
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改善民生方面,金融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5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涉农企业新三板发行融资家数和融资规模同比较快增长。面向重点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末,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817亿元,同比增长5.2%;助学贷款余额2184亿元,同比增长22.4%。
与此同时,持续完善现金、账户和支付等服务,让群众多样化支付结算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报告》分析了普惠金融重点指标。其中,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人均拥有量保持小幅增长。截至2023年末,全国人均拥有10.19个银行账户,同比增长2.21%;人均持有6.94张银行卡,同比增长3.43%;其中信用卡(含借贷合一卡)人均持有0.54张。
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较快增长。2023年,人均银行卡交易376.75笔,同比增长17.69%。2023年,各地持续提升支付便利度,发挥支付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支付交易量实现较快增长。在信用卡使用方面,调查显示,27.61%的受访者经常使用信用卡,27.31%的受访者偶尔使用信用卡。
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可得性方面,《报告》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保持乡镇全覆盖,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保持稳定。截至2023年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达97.93%;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网点数量1.6个。
助农取款点可得性方面,基础支付服务广泛覆盖村级行政区。截至2023年末,全国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为66.07万个,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主体的基础支付服务广泛覆盖村级行政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支持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办理取款、汇款、缴费等基础支付业务。同时,一些经办机构依托助农取款服务网络,因地制宜,进一步叠加农村电商、金融知识宣传、反假币、代买火车票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了农民需求。截至2023年末,已有14.04万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加载了农村电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