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8月13日,国新办就《意见》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意见》按照“六稳”“六保”要求,着力稳住外贸主体、稳住产业链供应链,稳住外资存量、扩大外资增量。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前7个月外贸外资回稳向好、好于预期。然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大幅下降,保护主义上升,外贸外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针对外贸外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商务部会同23个部门和单位,结合企业困难诉求和地方经验做法,提出了新一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建议。
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情况好于预期。一方面,进出口逐步回稳。出口自4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正增长。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表现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布局持续优化。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提升了0.2个百分点,占到我国出口的49%。同时,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国贸易新业态仍快速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长26.2%,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28.8%。
为进一步加大对贸易新业态发展支持力度,《意见》特别提出,要新增一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力争从目前的14个扩大到30个左右。通过基金等方式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海外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海外仓建设。同时,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退税服务,加快退税进度,推动更多符合标准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成为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
不过,下半年我国外贸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为此,要充分发挥外贸外资协调机制作用,加强横向协作与纵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精准施策,帮助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继续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有序恢复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推动扩大生活必需品等出口,继续做好防疫物资出口工作,严控出口质量,规范出口秩序。
吸收外资总体好于预期
今年前7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356.5亿元,同比增长0.5%,较前6个月回升了1.8个百分点,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7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4.7亿元,同比增长15.8%,连续第四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正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增幅实现了由‘负’转‘正’,总体好于预期。”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宗长青表示。
宗长青表示,稳外资成效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因素。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应对疫情稳外资政策的持续加码。另一方面,得益于对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力度加大。此外,还得益于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新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今年正式实施,全面取消了商务领域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的审批和备案,外商投资实行信息报告制度,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升,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
香港单独关税区地位非他国赋予
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疫情初期出现的部分产品供应链紧张问题,引发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产业链安全的担忧,并随之出台了一些鼓励本国境外企业调整产业布局的政策。
宗长青表示,一些企业基于要素成本、贸易环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考虑,调整产业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多属正常市场行为。同时,个别国家和地区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有政府干预过度泛化的迹象,少数政客甚至鼓吹产业链“去中国化”。“尽管如此,我们更应看到,中国仍然是大多数跨国公司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宗长青说,今年以来中国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经济增长由降转升,使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好于全球,坚定了外商投资中国的信心。
商务部统计,今年前7个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其中日本在华新设企业415家,美国860家,韩国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国296家,德国245家,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任鸿斌表示,近期美国以中国出台实施香港国安法为由,相继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比如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包括暂停出口许可证豁免等,这些措施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损人不利己。
“香港地区单独关税区地位并非美国能够赋予,而是由世贸组织规定并被所有成员接受和承认的。”任鸿斌强调,随着CEPA货物贸易协议的签署实施,内地与香港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深化,香港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还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将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内地与香港经济的融合,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香港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香港稳定繁荣和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